近日,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新中国首位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在京不幸辞世,享年93岁邵老先生的突然离世让人深感痛惜,因为他是新中国唯一一位邮票总设计师,是中国邮票标志性人物邮票中的珍品——1980年庚申年猴票就是他与黄永玉先生珠联璧合之作。
邵老从事邮票设计工作30多年,创作设计了23套、共103枚邮票,许多都是载入史册的邮票精品他设计的《齐白石作品选》《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编钟小型张》《簪花仕女图》《牡丹》《首都名胜》《殷代铜器》以及1956年创作《天安门放光芒邮票》已经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
因好友邵新,我与其父亲邵伯林老先生相识但真正让我走近邵老是在他90大寿之际,2020年其子邵新为他举办“人民艺术家邵柏林邮票设计展”2021年,中国集邮公司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举办了“情系方寸天地,抒怀无悔人生”——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作品展。
邵新说,父母一生热爱艺术,在各自的领域深耕,为社会、为祖国留下许多艺术珍品,但父母一生淡泊名利为了筹备父亲的作品展,他多次做父母工作,反复和父母商量,才终获应允,“作为子女,能在自己的美术馆为鲐背之年的父母举办展览,也是我多年的梦想。
”从展览中,我了解到邵老先生在其邮票设计的生涯中,创作出的许多载入史册的精品邮票但更为珍贵的是邮票设计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黄永玉大师曾评价邵伯林说:“他有过漫长痛苦的日子,我很欣慰地感到是艺术创作在安抚着他,像失去一切的人有爱情在温暖他一样,他夹带的痛苦而创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赞美新的建设的邮票。
”
紫禁瑰宝 情有独钟据邵新介绍,他父亲和故宫博物院有着不解之缘,自从上大学开始直到退休,他父亲曾去过故宫上千次1985年,为创作“故宫博物院建院60年”邮票,邵老反复踏访故宫中路、西路、东路,除了画画拍照,他还查阅了大量资料。
故宫那么大,邮票那么小,如何把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浓缩在方寸之中?最终,他选定了故宫博物院的邮票设计方案是由气势恢宏的“中路建筑群”从俯视的角度体现《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获得1985年最佳邮票设计奖,《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和首日封荣获“平面设计中国展”大赛金奖。
2021年5月17日,“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与中国邮政联合举办的文化主题展览,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邮票与文物同框,历史与时代相映”,首次将新中国发行的故宫主题邮票和相应的故宫文物合璧呈现邵老设计的这套邮票是故宫主题邮票中的经典之作。
方寸情缘 咫尺匠心邵老自从完成《殷代铜器》、《西周青铜器》邮票设计之后,春秋战国青铜器《曾侯乙编钟》的邮票设计成为他割舍不掉的一件心愿“中国青铜器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辉煌一页,我曾百思不得其解,两三千年前社会生产力如此低下,资讯如此封闭,古人何以能铸造出这般威严、雄奇、瑰丽、龙盘虎踞、云雾诡异,令人肃然起敬的神器?”。
为了将《曾侯乙编钟》搬入小小方寸的邮票之中,邵老曾三下湖北,几易其稿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将编钟邮票发行的同时,何不将沉睡2400年的神奇音响也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编钟”共有65件,重达2500公斤。
重新拍摄,演奏录音,需移出编钟,说说无妨,但付诸实施谈何容易?艰难曲折自在不言之中经过邵老及多方的共同努力,博物馆专家克服重重困难,将编钟的拍照、录音地点选在武汉东湖一露天舞台上当湖北歌舞团用沉睡于地下千年的“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的中国古曲《竹枝词》叮叮咚咚、嘤嘤淙淙,回荡在东湖湛蓝的夜空中时,邵老的脸颊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古曲《竹枝词》 也顺利录制成功,并制作成直径只有8厘米的微型唱片用出土文物演奏千年绝响,史无前例邮票+音乐、邵老这一破天荒的独特设计,开创了集邮史与多媒体完美结合的先河邵老曾回忆道:“当我听说《曾侯乙编钟》邮票小型张获得1987年度最佳邮票设计奖和最佳邮票印刷奖时,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个中甘苦有谁知?”。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邵老不仅是新中国首任邮票总设计师,而且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摄影师他酷爱大山与摄影,曾多次去安徽黄山、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多地采风为了创作《武陵源》邮票及《武陵源风光》邮资明信片设计,他曾七上张家界。
他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充分体现在大量的摄影作品之中80岁高龄的邵老仍亲自登山拍摄他拍摄的《张家界》、《九寨沟》、《黄山》等一幅幅摄影作品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收录其中,照片角度独特、光线虚实结合,无不体现了大师的非凡洞察力。
邵老生前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编委,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癸兔年,黄永玉设计了邮票,邵柏林设计了纪念封,两位九十岁高龄艺术家43年后再次合作,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有人说,世界上有一种鸽子,没有翅膀,却能飞越五大洲四大洋,传播亲人的问候和友谊,交流文化艺术知识这个鸽子就是邮票邵老就是我们心中那只没有翅膀的鸽子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艺术风范;生者永怀邵老对中国邮票界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文中图片均由邵新提供)